河南化工

翻译河南工程项目系列丛书:河南文化外译的探 

来源:河南化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15

2014年3月14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以下简称“河南省政府外侨办”)正式下发《关于召开“翻译河南”系列丛书编印论证会的通知》,正式提出由河南省外侨办组织编写“翻译河南”系列丛书,旨在“以河南文化为依托,讲好中国故事、河南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河南声音,为全省开放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舆论环境”,“塑造‘大外宣’新格局,打造外宣精品项目”。 “翻译河南”工程项目系列丛书正式启动,开启了河南翻译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有组织的文化外译行动,截止目前,项目正在有条不紊地开展,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总结期间的经验,反思其中的不足,以便我以后的河南文化翻译提供启示和借鉴。

一 项目实施背景

(一) 贯彻落实中央和河南省委加强人文交流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文交流工作。他曾经指出:“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要把人文交流同战略互信、经贸合作一道,确立为新时期我国对外交往工作的三大支柱。”2017年7月中央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外人文交流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丰富和拓展人文交流的内涵和领域,打造人文交流国际知名品牌,重点支持汉语、中医药、武术、美食、节日民俗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代表性项目走出去。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因此,文化交流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一带一路”让经济承载文化,使多元文化交融,用共生文化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文化传播和交流互鉴,这不仅是“一带一路”战略本身的应有之义,也是顺应世界文化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

2018年2月河南省委外事工作领导小组提出:“以河南文化为依托,讲好中国故事、河南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河南声音,为全省开放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舆论环境。”这是河南响应十九大精神的必然举措,旨在以河南的文化交流促进中国文化的对外交流,为国家的对外开放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 促进河南对外开放和一带一路建设的需要

目前,由河南省自贸试验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原城市群构成的“三区一群”构建起我省未来发展的改革开放创新支柱。“三区一群”战略的实施成功打造了以河南带动全国发展的新增长极,为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提供了有力支撑。与此同时,2015年11月,河南制定了《河南省参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实施方案》,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近年来,河南依托开放互联,形成了海、陆、空、网“四位一体”的物流通道体系,成为“一带一路”交汇处的重要中转站。河南已经同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联系,127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河南落户。随着共建“一带一路”的全面推进,河南将同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联接,实现更高层次的互利和共赢。同时,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在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中,出口占比依然不高,尤其是文化和服务业产品出口占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1]。因此,做好河南文化的外译工作,也是树立河南的良好形象、为河南的改革开放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的应有之意。

二 项目目的

(一) 促进开放,推动发展

发展是第一要务。而高质量的发展离不开对外开放。中国过去四十年的成绩得益于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在全球化时代,中国要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从追求速度变成追求质量和效益,更需要开放[2]。河南作为内陆省份,和经济发达省份相比还不够均衡和协调,这就要求我们以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以“一带一路”项目建设为重点,“以开放促改革”、“以开放促发展”,实现河南的跨越式发展。

(二) 营造氛围,树立形象

随着经济国际化的发展,中国需要在更加广泛的问题上,更加积极主动发出自己的声音。作为世界大国,我们应该从过去常见的被动应对和只对国内问题关注转为主动设置国际传播话题,引领世界舆论。在国际舆论战场上,外文是实现我国话语权的主要手段之一。要利用翻译和传播的媒介,树立“经济发展、和平崛起、维护和平”的中国形象,为中国的改革开放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3]。河南作为新兴的工业大省和有影响力的国际大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对于河南的下一步更深入的发展至关重要。

上一篇:河南外宣语言服务的现状、原则及对策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