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化工》
近年来,河南先后获得以中原经济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为代表的五大国家战略支撑。并不断完善“四张牌”“三个高地”“四个强省”等省级发展战略,全方位推动中外务实合作,语言互通是前提,语言能力建设是基础,语言服务是桥梁和纽带。河南外宣语言服务相关研究起步晚、成果少、主体意识不强、质量不高。开展外宣语言服务相关研究,有利于提升外宣质量和效率,还可促进高校学科建设、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一、河南外宣语言服务现状
(一)语言服务意识不强
(1)政府主体意识不强、整合现有机构力度不足、归口管理部门不明确、外宣语言产品欠丰富。
(2)未建立统一规范的外宣语言服务中心。特色文化、发展战略、政策规划外宣等领域缺乏统一有效的语言服务支撑。
(3)学术研究严重滞后。笔者在中国知网数据库平台上,以“河南外宣语言服务”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既未发现相关研究成果,也未检索到河南成立语言服务研究中心之类的学术研究团体。
(4)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尚未发布针对语言服务从业人员的资格认定、管理、考核、后续培训等方面的政策性或指导性文件,遭遇政策空挡。
(二)语言服务平台建设待加强
语言服务平台建设是提升外宣质量及效果的重要路径,不仅有利于实现语言服务的便捷化、程序化和系统化,还有利于整合各类语言服务资源,提升资源使用效率。河南语言服务平台建设滞后,具体体现在如下5个方面:
(1)语言服务平台数量少、质量低。
(2)专业语言服务机构欠缺。
(3)语言服务信息化建设滞后,目前还没有专门的外宣语言服务专业数据库。
(4)随时随地满足用户不同语言服务需求的智能便携式语言服务设备研发能力不足,也没有知名高科技语言服务设备。
(5)语言服务互动和反馈平台建设不到位。
(三)外宣语言渠道欠畅通
(1)河南省人民政府及18个地市的中文网站建设率为100%,但只有开封、鹤壁、新乡、许昌设有政府外语版网站,除开封外,其他3地外语网站仅限于市情介绍,内容常年无更新(详见省内各地市人民政府官网)。政务网站外文版建设滞后不仅体现在外文网站自给率较低,还体现在语种单一、栏目设置欠丰富、语言规范待加强、互动端口不便捷等问题上。
(2)外语媒体建设如外文杂志、期刊或报纸数量严重不足。
(3)语言载体建设不充分。面向目的语国家的相关语料欠缺,面向国外媒体的河南相关主题的推介会、专题采风等跨语言、跨文化活动的数量和规模不足,外宣认知率和影响力偏低。
(四)高校专业语言服务人才培养模式落后
由于历史沿革、培养理念的制约,河南高校语言服务人才培养模式较为落后,质量也亟待加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语种重复设置,差异化培养不强。开设语种集中在常见的世界通用语种,小语种数量不足,无法满足对外宣传多语种语言服务的需要。
(2)外语专业,特别是翻译专业结构单一,无法满足宽领域、多用途翻译岗位需要。
(3)语言服务人才一体化培养模式尚未形成。语言服务研究人才、语言服务实践人才比例不协调,语言服务人才层次化、系统化和差异化培养机制尚不健全。
(五)外宣翻译质量待加强
外宣翻译质量不高体现在对翻译内容的内涵把握不准确、用词过于随意等。以河南发展战略中“区”的翻译为例:省内媒体在翻译中的“中原经济区”“河南自贸区”“产业集聚区”等“区”时,area、region、zone、district均有使用。实际上,上述四词在不同语境中的内涵不尽相同,即“区”在功能定位、地理位置、划分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如果仅凭经验,望文生义、随意滥用,不仅不能有效译介河南获国家战略支撑的深刻内涵,还会引发目标语读者的理解障碍,甚至误解。
三、外宣语言服务应遵循的原则
作为外宣的载体和媒介,外宣语言具有高度凝练、政治性强、信息量大、用词考究等特点。下文以河南发展战略英译为例,归纳外宣语言服务应遵循的原则,将学术规范和外宣语言特点相结合,以增强外宣语言服务的严谨性、规范性、科学性和系统性。
(一)真实性原则
上一篇:河南方言演变及其对文化的影响
下一篇:没有了